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抑郁症。通常指产后4周内出现抑郁情绪,根据美国DSM-5诊断分类体系,该病属于围产期抑郁障碍,一般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伴有围产期特征。但若超出产后一个月发生的抑郁障碍,则只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国际上公认的产后抑郁症患病率约为10%~15%。在美国,每9个女性中就有1人会遭受产后抑郁症的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7%~40%,我国报道的患病率为1.1%~52.1%,与国际患病率基本一致。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一般发生在产后6周内,3-6个月内即可自行康复,严重者可持续1-2年甚至更久。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包括对产妇的危害、对孩子的危害、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等,所以建议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1、对产妇的危害:产后抑郁症不利于产妇体力恢复,精力恢复,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胃口不好,出现心慌气短、容易口干等,若病情严重,可出现自杀行为,还会增加产妇滥用药物的风险,甚至出现产后并发症或患上慢性疾病。
2、对孩子的危害:患者出现产后抑郁症后可能会影响到泌乳功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严重迟缓,还可能会因为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导致孩子智能发育、语言发育及行为发育都受到影响。
3、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产后抑郁症比较严重,并且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产妇带孩子一起自杀的现象,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
一旦发现产妇具有抑郁的倾向,就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治疗,以免病情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 情绪变化:
• 持续的心情低落、沮丧或空虚感。
• 易于哭泣、情绪波动频繁,由喜转悲迅速。
• 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或乐趣,包括对新生儿的兴趣减少。
2. 认知和行为变化:
• 注意力集中困难,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
• 对未来悲观失望,严重的可能会有自杀想法或行为。
• 避免社交活动,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疏远家人和朋友。
3. 生理症状:
• 失眠或过度睡眠,即使有机会也无法恢复精力。
• 食欲改变,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
• 身体不适,如头痛、肌肉疼痛、消化问题等。
• 精神疲劳,易怒,无法应对日常压力。
4. 功能受损:
• 在照顾婴儿、做家务或其他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效率降低。
1、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的新妈妈可能有产后抑郁症,应及时带她去精神科或心理咨询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 教育与咨询:提供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帮助新妈妈理解这不是个人的弱点或失败,而是可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家庭成员和照料者要及时识别症状并提供恰当的支持。
•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挑战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习更健康的应对策略; 家庭疗法和婚姻疗法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和支持系统。
•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抑郁药,以帮助产妇稳定情绪改善躯体症状等。
2、生活方式调整:
•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营养,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活动量。
3、 建立支持网络,包括与其他新妈妈交流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及家庭成员的感情支持和理解关爱。
4、积极运动:包括瑜伽、冥想等活动以助于放松身心。
识别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在于家人要密切关注新妈妈产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鼓励她及时表达感受,并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和社会支持,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给予妈妈必要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家人的温暖和爱才是解除抑郁最好的良药!